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铁路预发1.75亿人次==-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60万人次

2024-09-30 7:02:14 足球推荐 滕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铁路预发1.75亿人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铁路预发1.75亿人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院的小伙伴们生存现状怎么样?

武汉大型国有设计院结构工程师。目前工作十年,看工资单年薪税前27,税后20。看着还行,但是性价比异常低,个人觉得低的令人发指。

由于部门允许加班超过晚上十一点可以第二天上午十点上班,所以我的生活轨迹是:

每天八点半左右起床,大约九点半到十点之间到公司。白天的主要工作是各种配合。协调其他专业提资料,处理各个工地现场的错漏碰缺,去工地,开进度会评审会,发变更单,指导新人,控制专业内部的关键节点,配合其他部门写投标技术文件或者其他报告里面结构专业里面的相关内容,回答图审意见。下午有时候能画自己的图有时候继续处理各种烂事,大部分自己的图纸都是在晚上7点以后才有时间画。一直到晚上十一点以后才能回家。全年基本无休。今年连疫情期间我们都在三月复工在家加班。

设计院看着很稳定,收入也不错。但是受制于收入分配体制,工程师除非能走上管理岗位,否则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你完成的图纸量。所以很大一部分工程师都会选择在设计院工作5左右跳槽。像我这样十年了还在一线奋斗的越来越少。毕竟你不可能一辈子都维持在巅峰状态,总有画不动图的时候。

另一个问题是提升空间有限,设计院就那几个坑,容量有限。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干能拼能带小弟,可是每年就是个先进员工,升职无望。究其原因就是领导岗位有限,除非你关系硬或者实力强,否则很难再进一步。

最大的问题是和社会脱节。说起专业问题我是专家,专业人士之间其他的沟通协调问题我也能应付。但是交往的其他人员越来越少,接触的社会面越来越窄,对长期发展很不利。

最后,作为一个老工程师,我对设计院的评价就是廉价的绘图工厂。高大上的项目就那么几个,绝大多数人都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老工程师就是工人队伍里面的工头,部门领导就是车间主任。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做设计学技术就类似当年刚进工厂的工人想好好学技术。除非想特别喜欢,否则趁早转行。

人员情况

说说我之前的体验吧,在一个杭州头部的设计院工作过一段时间,组里的人多是浙大、工大、理工这类学校的建筑学毕业,少量有一些老八校的本科毕业生。现在一般要求硕士,不过优秀的本科生也是可以留下来的,可能因为人员流动实在太大了吧。我呆的那个小组,现在还留下来的很少,只有一半不到。

小伙伴的生存状态如何?

记得最惨的时候一个月做了3个投标,临近交图的时候几乎是天天熬夜,最后一天就是通宵了。年轻时候这样折腾没压力,现在年纪大了,明显感觉体力不行了。熬夜到1点之后,身体明显就会感觉支撑不住。不过我当初在的设计小组氛围还可以,女生不多,只有新来的一个英国卡迪夫毕业的硕士,她运气不错,刚来负责的项目就中标了。不过最近听说她去某地市级的学院当老师去了。这么想想有个硕士学历还是挺好的,至少还可以退回到学校里去,不过以后这种机会很少了,现在高校大多都要求博士了。

每每要加班的时候,小组组长都会请客吃饭,大伙去楼下的餐厅搓一顿。伙伴之间的关系很难说特别融洽,但是至少明面上都是挺好的。最开始的时候我比较嫩,对设计方案也提不出太多独到的见解,最擅长的还是包装,画分析图,画总图这类打下手的工作。

收入情况

上海的标准大致如下:955,税前20万左右。996,税前30万左右。杭州的收入要稍微低一些,但是头部也可以拿的比较高。整体不算特别高吧,这还是干过几年具有一定经验设计人员的收入。所以也就赶上了计算机的起薪水平。至于每个设计院的加班情况,这个其实和设计院关系真不太大,关系最大的是你所在的小组或者设计所。特别是老大以及组内的氛围,这是非常关键的。还有一点就是你的甲方,如果是某大那种高周转,那么设计人员的生存状况就比较惨了,996,甚至007也是常有的事情。

设计院有一点非常不好,就是产值永远也算不清楚,你不到年底永远不知道今年到底能拿多少钱。现在设计院都玩精了,风险全部转嫁到设计所甚至设计人员的身上。比如每个月的钱都称之为预发,是设计院提前发给你的,最后还要算你一年给设计院创造了多少产值,如果达不到,那就要扣钱,很可能到到年底发现自己也没多少钱可以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铁路预发1.75亿人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铁路预发1.75亿人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